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山、宁洱县的困鹿山和镇沅县的千家寨等为核心区域的“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于201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原农业部列入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包含着3540万年以前的宽叶木兰化石、2700年树龄的野生型古茶树、逾千年树龄至今依然壮硕生长的过渡型古茶树和千年万亩古茶园为代表的栽培型古茶园,加上采用现代理念和技术建立的生态茶园,形成了茶树利用的完整的演化链。“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园”是古茶园的典型景观。高大乔木和茶树一起遮蔽着下层的灌木、作物和草本植物,茶树上攀附着各种寄生植物,农业生物多样性及相关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仅在澜沧景迈芒景古茶园生态系统中就有植物物种125科489属943种。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茶树栽培利用方式与传统文化体系,具有良好的文化多样性与传承性,祭拜“茶神”等活动延续至今。山地农业与茶园共荣共生,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方式,森林、茶树、村落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的复合生态景观。
普洱古茶园体现出的生态智慧对于生态茶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按照以茶为主、立体种植、多物种组合的形式,形成林-茶-草的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纵横交错的高大乔木为茶树遮阴,茶树下种植牧草或其他作物,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少杂草和病虫危害。
2013年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日本静冈传统茶-草复合系统,则是一种典型的茶树种植与草地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系统,成为日本传统土地利用形式的典范。静冈县是日本大的茶叶产区,当地茶农发现,在茶树周围种草可以改善茶叶的颜色、香气和口感,从而可以长出高品质的茶叶。此外,茶树通常种植在陡峭的山坡上,草地的覆盖不仅可以减缓因降雨和地表径流带来的水土流失,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茶园与周边草地的镶嵌结构,使得茶树和草地相得益彰,不仅因草的生态隔离作用而减少了茶园病虫害,而且草收割后作为废料还田于茶园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保护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该地区已记录的物种达300多种,包括7种濒危物种,是日本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半天然草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