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味,很多人的反应是,“这茶不到位”,或者“好茶不应该有青味”。但实际上,这真的是喝白茶的一大误区。
误区一:青味白茶品质不好
持有这种想法的茶友,通常来自于喝普洱茶。喝白茶,尤其是高山白茶,新鲜饱满的茶氨酸立刻让我感到厌恶。“绿色的味道怎么这么重?这茶不到位,工艺太差了!”事实上,只要稍微了解白茶加工的人都知道,白茶不杀绿。它的工艺极其简单,主要是萎凋和干燥。随意将其他茶的标准应用于白茶的想法本身毫无意义。白茶不杀绿,需要及时摊晾,风味原汁原味,清新醇厚。普洱茶是堆积发酵,以消除绿色的味道。
可以看出,这两个过程是完全不同的。既然属于不同类型的茶,白茶又怎么能符合普洱茶的要求呢?这个理由太强盗了。况且白茶中的绿色味道,准确的说应该是青草的气息。
一,白茶是一种植物,其叶片富含叶绿素,是青味的主要来源。
其次,白茶不炒、不揉、不杀,原生态的加工工艺保留了大量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
尤其是高山白茶,由于其优越的生长环境、柔和的光照、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生态,茶叶中产生了大量的叶绿素和茶氨酸。因此,刚刚成品的白茶具有很强的草味。当然,这种气味不会永远留在白茶上,而是会在转化后逐渐消失。
白茶准备好后,存放1-3个月左右,让茶叶与空气中的弱氧交换物质。一段时间后,草的气味会从盖香中消失,变成一种干草香。我们也称之为“干草香”,干净清爽,充满阳光。对于高品质的白茶来说,新鲜度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高山茶。
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白茶的“绿色风味”。生产后几个月内有绿色风味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半年后甚至一年后,这种绿色风味依然存在,没有明显的转化现象,伴随着茶香的减弱和汤感的变淡,很有可能是这种茶加工不当,含水量不达标。是好是坏要看情况。
误区二:白茶的苦味意味着醇厚的口感
喝茶时,苦味常与醇厚的滋味联系在一起。在一些茶友眼里,如果他们的茶叶不苦不涩,那就是无味,汤没有内容。只有当你喝了一杯又浓又苦,茶汤的颜色已经比正常深了好几度的时候,你才会脱口而出:“这茶好喝,霸道又醇厚!”其实我完全误解了“醇厚”这个词的具体含义。白茶的醇厚感可以理解为汤的丰满。如果汤汁足够满,就必须证明它富含物质,才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可以说茶汤醇厚饱满,用来形容品质出众的好茶。喝白茶时,茶汤不淡不含,却有一种果肉的感觉。当你用舌头称重或搅拌时,你会感觉到一点阻力,就像吃美味的豆花一样。厚实、光滑、细腻、柔软、醇厚、营养丰富,甚至有时候,你会忍不住想用牙齿咀嚼。不是夸张,而是因为好的白茶太醇厚,含量太多。
相反,白茶如果内在品质和营养缺乏,自然不会产生这么好的汤感。在解释了“醇厚”之后,我们大致可以理解,这种感觉与“苦味”有着根本的区别。
苦味是喝了茶汤后味蕾感受到的一种味道。酸、甜、苦、辣、咸俗称“五味”。白茶尝起来很苦。主要原因是茶汤中含有太多的茶多酚和咖啡因,远远超过了味蕾可接受的标准。
因此,人们获得了一种刺激感。茶汤太苦,可能是茶叶质量不好,或者冲泡不当。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白茶的正常表现。好的白茶,追求鲜醇,香清,几乎感觉不到苦味。喝白茶是一种享受。过度贪婪和“积怨”对身体不好。误区三:茶树长在土里,白茶有土腥味很正常
显然,土腥味不是一个好词,而是更接近于一种臭味。这种味道出现在白茶中,往往与产地有关。我们应该知道产地对一个茶叶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一个产区好不好,是否适合茶叶生长,主要看“温、光、水、气、土”五个条件。产地好,温度适宜,光照柔和,空气湿润,水分充足,空气清新,土壤氮磷钾含量高,透气性好。这样,白茶就能积累足够的营养成分,催生出国家标准“鲜醇”的风味要求。
不好的产区光照太强,日照时间长,空气浑浊,土壤粘稠,透气性差。所以生产出来的白茶不够新鲜,还带有土气的味道。这种气味就像一场大雨后开窗后进入鼻腔的脏东西的味道。虽然属于大自然,但确实是一种奇怪的气味,这种气味不应该出现在优质白茶上。土壤是否透明,决定了一个白茶是新鲜的,土腥味重的,还是涩腻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水平决定了白茶的汤感是层次丰富还是层次淡薄。高山白茶的空灵灵感和劣质白茶的土腥味可以在口腔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喝过酒的人都能看出来。